产业:通过“六链融合”推动“环境财富共享”
人民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(记者杜燕飞)在中央财经大学“链经济”应用实践课题组近日举办的研讨会上,与会人员以商共体、共同富裕理念为指导,围绕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、信息链、市场链的融合,探讨如何解决价值开发和实现过程中形成的碎片化、同质化和无序竞争问题。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共创、利益共享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与会者表示,传统模式遵循一些企业“互相争斗”的竞争逻辑,导致价值分配不均、产业链协调不够等问题。以“六链融合”为务实抓手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,实现“共享、包容、交流”。创新链是动力源泉,需要构建“产学研用”协同体系。产业链是纽带,构建共同繁荣的生态网络。资金链是血液,要解决融资问题,激活造血功能。人才资源链是支撑,要筑牢共同富裕的人才基础。信息链是通道,信息壁垒必须通过数据交换来消除。市场链是桥梁,必须将供需与需求相匹配。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组组长、教授董新一表示,“六链融合”模式的核心在于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、共治”的理念,企业要打破资源壁垒,从竞争逻辑转向合作共生逻辑,构建荣辱统一、共建交流。 “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,而是对传统商业逻辑的优化,为进一步推动‘消费就是生产、订单就是价值’、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工具。”中国法学会法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唐华表示。会议嘉宾建议,要重点从三个方向深化这一模式。一是加强政治合作,推动大区域协调发展,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浙江共同繁荣示范区、成渝双城经济区等。目标是借鉴美国经验,建立跨部门、跨区域的合作。完善政策矩阵,打破制度障碍。二是强调企业赋能,持续扩大对华支持。通过普惠金融、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创业者,让更多企业参与其中。三是聚焦精神共同财富,以物质利益分配为基础,通过文化建设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式,提高各主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,推动经营主体从“利益共同体”向“价值观共同体”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