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产区秋冬季播种力度加大,全国冬小麦已播种
人民日报北京11月12日电(记者李东)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,截至11月10日,全国冬小麦、冬油菜播种完成近70%、90%以上。按省份来看,河南省占55%。山东省则为75%。安徽省占70%以上。陕西省占70%以上。江苏省占45%。在山西省,这一比例接近80%。据天气预报,近期将有两次冷空气过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。预计未来10天,北方大部分冬小麦产区天气仍将保持有利,适宜整地、冬小麦播种育苗。连日来,黄淮海主产区天气晴好,当地冬小麦播种活动加剧。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期安徽省比平常晚7至10天。冬小麦大规模种植已开始,1700多名农业工程师奋战在一线,服务粮食生产大户,培训小农实现规模化优质种植。在河南省,针对当前冬小麦播种面临的复杂形势,当地相关部门正在根据墒情划分地块,扩大适宜种植面积。目前,国家已投资拖拉机超过200万台,播种机超过12万台。山东省已将超过6000万亩冬小麦种植作业划分为特定地块,推广耐寒早熟品种和耐湿晚熟种植技术,减少晚熟影响。今年该州计划种植冬小麦6060万亩,预计11月15日前后全部完成。 农业生产“三秋”既是今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场“战役”,也是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收的“第一仗”。其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。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占全国的90%左右。今年,正值秋收播种关键期,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省份持续降雨,给“三农”生产、文化、农村、农民带来了很大困难。”农业农村部近日连续第二次派出16个工作组深入农村实地调查指导。各地区也积极响应,采取政策扶持、技术融合、防灾减灾等有效措施,努力确保秋粮丰收。与此同时,农业部文化农村开展“农技促苗百日行”,组织动员各级农技推广系统,紧密推进弱苗向强苗转变,确保重点措施连贯落实。国家小麦专家组顾问、河北省小麦育种领军专家郭金高表示,解决今年小麦晚播、耕层水分过多、播期晚的问题,农民应选择分蘖力强、出穗率高的多穗品种。 “要获得小麦高产,足够的亩穗数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亩穗数与播种日期和播种量有很大关系。”郭金高建议农民不要盲目提高播种量。播种量过高会造成麦苗拥挤,影响小麦分蘖生根,导致幼苗衰弱,产量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