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总台央视新闻: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开放促进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实施意见》。意见指出,要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推广应用。如何拉近“诗与远方”的距离?接下来我们就从记者的角度来尝试一下“智慧旅游”。沉浸式体验 数字技术让文物栩栩如生 在北京王府井数字艺术互动消费新空间中,通过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呈现传统文化,使展示内容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。据记者了解,圆形曲面上有各种图案,都是画在陶瓷、青铜、丝绸上的。可以通过在rad上滑动页面来解锁图案设备上显示的图案知识ar 传感器无需触摸中央圆形屏幕。在南京博物院,参观者可以通过尖端的虚拟现实技术“进入”古地图,化身为明代探险家,在波涛星辰的声响下,沉浸在明代航海的奇观与奇观之中。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利用裸眼3D技术,让文物突破陈列货架的限制,实现“空中对话”,引导公众体验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。无锡拈花湾打造的沉浸式夜间智慧旅游体验,利用灯光投影、光声装置等营造“禅意数字幻境”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,提高周边民宿入住率。用AI为“智慧旅游”保驾护航,多一份考虑,多一份安心。近年来,数字技术全面重塑文旅消费体验。磷此前,游客登记主要是出于旅游目的。如今,得益于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5G等技术,沉浸式、互动场景不断涌现,消费链不断丰富。在浙江省,通过使用AI文旅模式、二维码和手机,游客可以“手拿码放心游”。在国内首个“AI全程护航”黄山景区,“AI智能坐席”根据游客空间位置的变化主动提供引导、解说等服务,提升游客体验。无人机装点天空,用科技诠释文化。近年来,无人机表演为全国文化旅游带来新亮点。 15日晚,湖北省安陆市,3500架无人机在太白湖上空,以天空为幕,以光为笔,打造了一场诗意与科技相结合的视觉盛宴。